-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投[06/30]
-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期[06/30]
-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版面费[06/30]
游离植皮包裹血管桥的股前外侧桥式皮瓣在复杂(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优点:① 无需切取健侧小腿带蒂皮瓣,减少健侧肢体损伤,术后健侧小腿仅遗留游离胫后血管切口的线性瘢痕,创伤小且美观。② 减少股前外侧皮瓣切取
优点:① 无需切取健侧小腿带蒂皮瓣,减少健侧肢体损伤,术后健侧小腿仅遗留游离胫后血管切口的线性瘢痕,创伤小且美观。② 减少股前外侧皮瓣切取面积,减少大腿供区损伤,同时因切取皮瓣面积小,相对增加了皮瓣血供,提高了桥式皮瓣成活概率,减轻了血管桥的负担。③ 因采用游离中厚皮片拉网植皮,皮片来源广泛,且打孔后皮片面积弹性大,可以对血管桥进行完全有效的覆盖,避免因覆盖皮瓣面积不足、弹性差而造成的部分血管裸露,导致血管危象发生。④ 因不受血管桥皮瓣覆盖的限制,在游离切取股前外侧皮瓣时,可充分游离股前外侧动脉降支,保证血管桥的长度,减少因长度不够导致血管桥张力过大引起的血管吻合口渗露及血管危象。⑤ 可以根据血管桥长度调节固定双下肢的外固定支架,增大双下肢间距,有效改善患者舒适度。大小,保证皮片完整,避免因取皮过少导致的二次取皮后实施拼接缝合。② 行打孔拉网植皮时,打孔间隙需适中,不可过密或过大,造成血管桥祼露过多;也不宜因过疏或过小使得皮片可调节性差,导致血管桥覆盖不够,或覆盖足够但张力太大压迫血管桥。③ 血管桥张力需适中,血管桥下放置无菌棉垫,予以垫高支撑血管桥,预防重力下坠牵拉吻合口。④ 术后应用凡士林纱布块对血管桥周围进行堆集,并用一大小约10 cm×10 cm的凡士林纱布覆盖纱布块,纱布块堆集密度需适中,避免水分过度丢失,同时也要保证有效空气流通。⑤ 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质地等情况,常规应用烤灯保暖、抗感染、抗凝血、抗痉挛、禁烟等治疗,做好患者心理辅导,避免精神紧张、烦燥、刺激。
1
小腿高能量损伤或感染常导致胫腓骨骨折或骨髓炎,常伴有肌腱、血管和神经损伤,进而出现软组织感染或坏死,最终造成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临床治疗十分困难[10-11]。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导致骨和软组织坏死,创面长期裸露,最终造成截肢等严重并发症。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对于小腿大面积缺损常采用局部转移皮瓣、岛状皮瓣或者游离皮瓣进行创面修复[12-14]。但对于高能量损伤或者慢性骨髓炎经久不愈的患者,因患肢软组织破坏严重,伴有血管损伤及毛细血管网破坏,常出现患侧小腿仅存1条主干血管或创面无可与皮瓣血管吻合的血管,此时采用常规皮瓣技术将面临巨大挑战和严重风险。
图 1 典型病例1 a. 术前外观;b. 术前血管造影;c. 术中彻底清创后创面;d. 健侧小腿胫后血管;e. 术中股前外侧皮瓣切取;f. 桥式皮瓣修复创面;g. 游离植皮包裹血管桥;h. 术后2周健侧胫后血管切口愈合;i. 术后4周皮瓣及血管桥;j. 术后2个月皮瓣外观
临 床 资 料
4.4 游离植皮包裹血管桥的股前外侧桥式皮瓣优点与注意事项
股前外侧皮瓣是显微外科修复最常用皮瓣之一,可广泛应用于全身各处创面修复[20-21]。我科近年对复杂小腿软组织缺损行股前外侧桥式皮瓣修复,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在应用过程中发现该技术受限于血管桥有效覆盖的难题。股前外侧桥式皮瓣利用健侧小腿血管的同时,还需要在健侧小腿游离一带蒂皮瓣对血管桥进行包裹,或者增大切取游离皮瓣的面积,利用游离皮瓣对血管桥进行有效覆盖。无论哪种方法均会增大皮瓣切取量,增加患者创伤,而且还需要更多血供,这对于纤细的血管桥增加了新的负担,加大了皮瓣坏死风险。而受到血管桥有效覆盖的限制,只能通过靠近双侧小腿,缩短血管桥长度的方式解决,从而增加了血管桥的张力,增大了血管危象发生概率。上述问题限制了股 前外侧桥式皮瓣技术的推广。

4.2 股前外侧桥式皮瓣修复复杂小腿软组织现状与不足
本文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4
股前外侧桥式皮瓣技术是利用健侧胫后动脉为患侧移植皮瓣供血,解决了无血供的难题,达到了最大限度保肢目的。但是以往该皮瓣的血管桥均是通过健侧带蒂皮瓣或患侧创面皮瓣包裹[7-8],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这种方法既增大了患者创伤,也限制了血管桥长度,提高了应用该技术的门槛。张功林等[9]采用筋膜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时,用中厚皮网植皮覆盖吻合的血管,术后血管成活良好;他们因此受到启发,采用游离植皮包裹桥式皮瓣的血管桥,取得满意疗效。2018年4 月—2021 年10 月,我科对11例复杂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股前外侧桥式皮瓣手术,术中应用游离植皮包 裹血管桥,取得了良好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文章来源:《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hxwwkzzbjb.cn/zonghexinwen/2022/0516/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