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显微外科首次用中国人姓氏命名手术方式!中南

来源: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特殊形式穿支皮瓣衍生术式树状图 近日,《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刊发《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及其衍生术式命名专家共识》一文,由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唐举玉 姓氏命名的新术式 “特

△特殊形式穿支皮瓣衍生术式树状图

近日,《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刊发《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及其衍生术式命名专家共识》一文,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唐举玉姓氏命名的新术式“特殊形式穿支皮瓣衍生术式唐氏分类”(Derivative surgery of special forms of perforator flap Tang classification)获专家共识正式命名。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

唐举玉扎根显微外科临床工作30年,在显微重建外科领域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尤其是在四肢显微重建领域开展的穿支皮瓣移植术式种类、完成的病例数、成功率均居世界领先水平。作为国内穿支皮瓣领域首席专家,唐举玉将近17年的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了一套极具湘雅特色的穿支皮瓣理论体系,先后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58篇),出版穿支皮瓣领域相关专家共识与教程5部,主参编专著6部。

△唐举玉教授为患者实施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移植手术

2012年,唐举玉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特殊形式穿支皮瓣是应用传统穿支皮瓣的“微创与美学”理念,根据受区修复要求,对皮瓣供区的一级源血管及其分支和相应供养的组织(皮肤、筋膜、肌肉、骨组织)进行优化设计,无创解剖、分割和重组,根据受区创面重建需要切取不同组织块(嵌合)或相同组织块(分叶),然后再削薄、组装、拼接成与受区创面内容、形状及血液循环重建要求相匹配的新型皮瓣。特殊形式穿支皮瓣是传统穿支皮瓣的衍生和发展、穿支皮瓣的更高形式,极大地丰富了穿支皮瓣的内涵、扩大了穿支皮瓣的适应征。

据了解,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分为基本术式与衍生术式,前者包括血流桥接穿支皮瓣、显微削薄穿支皮瓣、分叶穿支皮瓣、嵌合穿支皮瓣和联体穿支皮瓣5种术式;后者指由特殊形式穿支皮瓣5种术式中2种或2种以上技术的组合而产生,包括血流桥接-显微削薄穿支皮瓣、血流桥接-显微削薄-分叶穿支皮瓣、血流桥接-显微削薄-分叶-嵌合穿支皮瓣等18种术式。

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总编辑顾立强表示,以唐举玉教授为代表的中国学者,经过10多年的临床探索与集体协作,在显微外科穿支皮瓣领域有重大突破,尤其对特殊形式穿支皮瓣衍生术式规律认识有独到见解。

为便于学术交流与推广,经中国显微外科传承与创新论坛2020年湘雅站、2021年张家界站公开研讨与多次小范围专家座谈后,形成了“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及其衍生术式命名专家共识”,与会专家重点讨论了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及其18种衍生术式的命名问题,一致通过使用“特殊形式穿支皮瓣衍生术式唐氏分类”命名。

据悉,这是国际显微外科领域首次用中国人姓氏命名的手术方式,也是唐举玉经过10多年突破创新,在国际上首创属于中国的穿支皮瓣特色技术,实现了以最小的皮瓣供区损伤获得最佳的皮瓣受区外形与功能,代表着皮瓣外科的最新进展,同时也标志着湘雅医院在显微重建外科穿支皮瓣领域已居国际领先水平。

穿支皮瓣于1989年由日本学者光岛勋(Koshima)首次报道,现已成为缺损修复和器官再造的常用方法。但传统穿支皮瓣有其较大的局限性,许多特殊、复杂创面无法应用传统穿支皮瓣来修复。

特殊形式穿支皮瓣衍生术式唐氏分类分4级,用罗马数字表示。唐氏Ⅰ型,即特殊形式穿支皮瓣5种基本术式,用其英文首字母大写表示;唐氏Ⅱ型,特殊形式穿支皮瓣5种基本术式中2种技术的组合,暂分9种亚型,用2种基本术式英文首字母大写表示;唐氏Ⅲ型,特殊形式穿支皮瓣5种基本术式中3种技术的组合,暂分7种亚型,用3种基本术式英文首字母大写表示;唐氏IV型,特殊形式穿支皮瓣5种基本术式中4种技术的组合,暂分2种亚型,用4种基本术式英文首字母大写表示。这些衍生术式随临床应用还会增多组合形式,按上述原则命名。

来源:中国科学报

文章来源:《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hxwwkzzbjb.cn/zonghexinwen/2022/0611/609.html



上一篇:老人大腿骨粉碎性骨折 城阳医院创伤显微外科施
下一篇:乐山市沐川县:东西协作赋能县域神经外科专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投稿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版面费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论文发表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