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投[06/30]
-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期[06/30]
-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版面费[06/30]
神经病学论文_动态牵拉技术对岩斜区脑膜瘤显微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章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牵拉技术对岩斜区脑膜瘤显微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应激反应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黄冈市中心医院80例岩斜区脑膜瘤患
文章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牵拉技术对岩斜区脑膜瘤显微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应激反应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黄冈市中心医院80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术中采取自动牵开器技术38例(自动牵开器组), 采取动态牵拉技术42例(动态牵拉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脑牵拉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和肿瘤Simpson切除程度;检测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应激指标水平, 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计数(WBC);术后6个月行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 统计神经功能恢复(KPS评分≥80分)率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肿瘤Simpson切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牵拉组术后脑牵拉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自动牵开器组[4.76%(2/42)比21.05%(8/38)], 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自动牵开器组[83.33%(35/42)比39.47%(15/3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动态牵拉组术后血清CRP、IL-6和WBC明显低于自动牵开器组[(24.11±5.86)mg/L比(28.42±5.94)mg/L、(10.52±2.29)pg/L比(12.45±2.46)pg/L和(9.24±2.43)× 109/L比(10.84±2.38)× 109/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动态牵拉技术应用于岩斜区脑膜瘤显微切除术中能够有效减少术后脑牵拉损伤并发症, 减轻手术应激, 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改善患者预后。
文章关键词:
论文作者:黄明火 罗杰 盛志田
论文分类号:R739.45
文章来源:《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hxwwkzzbjb.cn/qikandaodu/2022/0129/588.html
上一篇:外科学论文_游离腕横纹皮瓣结合皮神经移植修复
下一篇: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论文_Clin Orthop Micr